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培训学习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你觉得自己孩子在学校是最幸福的吗?

    花花世界     2022-01-22 06:16:47     浏览:21    回复:3    点赞:10
    发帖人:花花世界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好的教育=尺度+温度 | 头条


    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格拉曾经说过:人是万物的尺度。今天,我想把这句话改一下:人也是万物的温度。 

   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去年6月份的欧洲杯—— 

   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2日凌晨,欧洲杯丹麦队对芬兰队比赛进行到43分钟的时候,丹麦队员克里斯蒂安·埃里克森突然心脏骤停倒地。裁判立即吹停了比赛终止的哨子,从埃里克森倒地到裁判吹停比赛仅仅只用了13秒。在心脏骤停的宝贵4分钟之内,裁判员、队医、丹麦队队长都以非常专业的表现与死神赛跑;丹麦队员挡起了一道人墙,挡住了队友的隐私;丹麦队、芬兰队都在为埃里克森加油,都在呼喊着他的名字;比赛最后,芬兰队进了一粒球,这是他们在欧洲杯的第一粒进球,但是进球队员说:“不要庆祝.......”那天比赛的球场上,每一片草皮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——因为尺度和温度。

    我以温度、尺度为横纵维度,画了一个四象限图。我想,人也好,学校也好,单位也好,我们都追求在第一象限——有温度有尺度。 


    大家都知道,今年3月1号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(试行)》实施。教育业内人士乃至于业外人士都认为或者欢呼,老师的手里终于有了一把“戒尺”。但是,我们应该看到,这样的尺度在我们的校园当中,应该把握好有和无、多和少、轻和重的关系。 

    我们艾瑞德国际学校的办学理念是:走自然生长的教育之路,办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。最近几年我深深地体会到,“自然生长”是教育的尺度;“温度故事”是教育的温度;在学校学生方面,管理的尺度、温度,都需要四种态度。 


    尺子握在学生手里

    到过艾瑞德的人都知道,在艾瑞德的洗手间有一条线叫“刘一墨线”,这道线是我们当时一个四年级同学刘一墨发明的。洗手间的手纸,同学们抽的时候容易浪费,他就发明了一道线,我以他的名字命名,并在学校的所有洗手间门口都设置了这道线——“刘一墨线”。因为这把尺子是学生发明,“刘一墨线”也走进了同学心里。 

    我在学校设置了“校长信箱”,开通两年多来,收到了1000多封来信。在给校长信箱来信中,孩子们关心学校的白鸽问题、教师问题、小草问题……所有基于孩子的关心,最后都变成了我们学校学生管理的一把尺子。 


    再比如说在我学校,每年六年级毕业,我们的孩子都会给保安师傅送去锦旗。为什么呢?按理来说,在很多学校,保安师傅是管理学生的,他们之间是矛盾关系。但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从保安师傅的身上看到了教育的温度,他们要在毕业的时候,要把这种爱、要把这种东西回馈给保安师傅,于是每年的毕业生,他们都会给保安师傅送去他们的锦旗。 


    因此,我就在想,当我们把尺子放在孩子手里的时候,孩子就有了建议权、表达权、自主权、评价权。当这样东西有的时候,尺子在孩子手中,温度也在孩子心中。 


    高高举起,轻轻落下

    因为我是南京人,我的一位好朋友——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余立新老师,曾经在他的朋友圈写过这样一篇短文,来回忆他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一次作弊的经历。我把这篇短文原文不动的拿来分享给大家: 

    最近某市某中学一女生,因为作弊被老师斥责而跳楼。我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在南师附中读书时的一次作弊经历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初一才开始学英语。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我,完全没有感觉,第一次测验,我就傻了眼。英语老师刘远,是一个瘦瘦小小、文文弱弱的女孩子,她在讲台上报单词,我们在默写本上默单词,我一个也默不出来,眼看就要交白卷,只好碰了碰同座陈明的手臂。他心领神会,把本子向我这边挪了挪……第二天默写本发下来,上面被打了一个大大的0,俗称鸭蛋。

    我的脸立马燥热起来,我知道作弊被刘远老师发现了。英语课代表是邱蕾,她通知我下午课后去英语办公室找刘远老师。我内心五味杂陈,七上八下,惴惴不安地走进办公室。刘远老师正和其他几位英语老师说笑着什么,见我进去,招招手让我坐下,叫我拿出英语课本,然后指着几个单词让我读,又让我合上课本考我几个单词的翻译,都顺利通过,她心里有数了,对我说: “单词是要背的,你知道吗?比如book,b-o-o-k,要背下来。”就这样,我按刘老师说的方法,把那几课的单词当场背会了。她把我的默写本拿过去,在那个“0”边加了个“10”,变成“100”,笑嘻嘻递给我。我起身告辞的时候想对她说点什么,刘老师已经和其他几位老师又说笑什么八卦了。

    这不是一个光彩的回忆,或者说是个有点丢人的回忆。但刘远老师因这件事让我记到今天,并永远感激她。作弊是件可耻的行为。但考虑到中国这种严酷的教育环境,唯分数的评价体系,以及孩子身上背负着整个家庭、整个村子,甚至整个社会的希望,就可以想象一个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学生,他在作弊那个瞬间的内心世界了。我无意为作弊辩护。但我希望老师在面对作弊的孩子时,更人性化些。像刘远老师那样,既给作弊打上一个大大的“0”,也要解决问题后改为大大的“100”。

    这个故事可能在我们的校园当中经常会发生,但是,因为不同老师的处理方式给孩子们留下不一样的后果——“规则是一种严肃的爱,爱是一种温柔的规则”。 

    上学期结束的时候,六年级年级主任王顺平老师分享他的一封学生来信,信的内容很简单,我看了之后哑然失笑。来信说: 

    王老师,您好,我的同学用我的球在教学楼里运球。从而导致球被您收了,我希望。您把球还给我,原因如下:第一,篮球很贵,如果让他赔我的钱,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是一种负担;第二,篮球是我们的快乐源泉之一,没有它那么我们快乐就消失了;第三,教学楼内禁止运球虽然是件人人皆知的事,但是,总有人违反,我觉得您可以出一些教学楼内禁止运球的惩罚政策;第四,那位同学已经意识到自己错误了,他也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,如果他还有下次的话,您将他的球没收就可以了。我认为这次您应该让他写200字的保证书和拖一周的地就足够了。


    你看,这个男孩为了让他的老师能够把他的球还给他,他给老师写了这样一封信。这封信我看完之后,我有两点想法:第一,一个孩子通过写信解决问题;第二,这个班级、乃至整个学校的师生关系,如果没有平常的温度,只有平常讲尺度的话,一个六年级的孩子,他没有这么大的胆量来给老师写这样带有幽默调侃的信。 

    我曾在初中时候读过一篇课文,叫《我的老师》,作者是魏巍,就是写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的那个著名作家。他在《我的老师》文中有这样一小段文字:“仅仅有一次,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,我用石板一迎,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,大伙笑了,她也笑了。”这是魏巍的老师。鲁迅先生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中,有两句话写到了三味书屋那位老先生:“他有一条戒尺,但是不常用,也有罚跪的规则,但也不常用。” 

    因此,我们每位教育人扪心自问一下。教育啊,不是整天舞着尺度的大棒,而是常常摇着温度的扇子。铁的纪律一定用爱的教育来保证,“高高举起的”是尺度,“轻轻落下的”是温度。 


    大声表扬,小声批评

    在我们学校,遇到孩子表扬的事情,我总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;如果说遇到孩子要批评的事情,我常常把西瓜说成芝麻。 

    我们学校有位同学,我在这里姑且称他为闫同学,他今年小学四年级。在他二年级的时候,我就认识他,因为他能将《出师表》全文背诵;他在二年级就已经读了不少历史书籍,他跟老师们讲起历史来,头头是道;但是他也是一个常常违反规则的同学,成为了德育处、乃至校长室的常客,到我的办公室不紧张,到德育处似乎也很淡然。怎么办? 

    我们后来发现,这位同学,他之所以违反规则和纪律,是因为他想求得关注。于是,我们的数学课堂开展了“小先生”制:三年级所学的语文、数学他都会,我让他走班来当“老师”,给三年级各个班的同学上课。 

    上着上着,这样的“小先生”制,结果成了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小策略。闫同学也因此很少走进德育部门和我的办公室了。他成了我们国旗下受表扬的那个“瑞德少年”——给艾瑞德孩子最高的荣誉。 

    我们的升旗台也常常是鼓掌声、欢呼声、喝彩声一片。在这个台子上,我们搭起了对孩子大声表扬的舞台。 

    学校生活区有位老师叫龚俊萍,同学们都叫她龚妈妈。有一天,她班级的一个孩子生病了,他的爸爸、妈妈来接这个孩子回家,孩子坐在爸爸妈妈的车上,整整一直哭到了家。爸爸妈妈就很纳闷,按理来说你生病了我来接你,你高兴才是。可是孩子回家跟妈妈说:“妈妈,您知道吗?我们龚老师有一条规定,当我们班哪个同学感冒发烧的时候,我们就可以跟龚老师睡一晚上。因为我感冒发烧,您把我接回来了,我没办法和龚老师今晚在一起睡觉,所以我就特别地伤心。”龚老师为了能让他的生活区的管理更柔软,她把她生活区布置得像家一样,让孩子们在这样友爱的磁场当中生长着。 

    当听了龚老师这样一个故事的时候,我也在想学校是不是温度应该多于尺度呢?所以学校设立的“瑞德少年”“瑞德精英”“瑞德领袖”都不是成绩和分数的刻度尺,而是成长与发展的温度计。 

    曾国藩曾经说过:扬善于公庭,规过于私室。公庭就是大庭广众,私室就是私人空间。也就是说,表扬我们要大声一点,让更多的人知道;批评应该小声点,应该让更少的人知道。 

    那么,我们在学校是不是应该给每一个孩子一间属于他的私室呢?这里的“私室”不仅是空间的概念,我觉得应该把它转成教育的表达,这里的私室应该是宽容、容错,学校应该是一个让孩子犯错误的地方,一个孩子如果不犯错误了,还叫孩子吗? 


    要成为会“打结”的人

    2020年11月26日早上,我在吃早餐,江怀元同学的就餐桌就在我的旁边,我把他叫到我对面的时候,江怀元同学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盒护手霜,他说:李校长,这是给您的。 

    我当时很纳闷。因为江怀元同学是一个性格相对内向、表达不够丰富的孩子,或者说,他不是我们心目中认为那样优秀的孩子。我问:你为什么要把护手霜给我?他说:李校长,现在第一不是您的陪餐时间,第二也不轮到我陪您吃饭,您把我叫到这里,我内心很感激您,这个护手上是我妈妈为我准备给我护手的,此时我给您。 

    我收下了护手霜。每次陪餐,我都会问孩子两个问题:你喜欢这个学校吗?你喜欢这个学校谁呢?我也这么问了江怀元。江怀元说:喜欢,我最喜欢学校的一个人。我问:谁呢?他回答:就是您,李校长。 

    我更惊讶了,我说江怀元同学,我不上你的课,平时我们见面很少,你为什么喜欢我呢?他说:“李校长,您可能认为您见我们的次数少,但事实上,我认为我见您的次数已经非常多了。比如说您每天的60秒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、每天在这里陪餐,我们见面见得非常多了。”之后,我和江怀元聊完了一顿早餐的时间。 


    我没想到会带来连锁反应。江怀元回去之后,见到了他的班主任张明老师,抱着就哭了,他告诉班主任老师,今天我跟李校长在一起吃饭了。张明老师在行政会分享这个故事时候,她自己也落泪了。一周以后,我收到了江怀元妈妈的一封信,她的妈妈在信中也哭了。 

    所以我想,在学校里,我们应该离孩子近一点,做孩子关系中那个“打结”的人。 

    学校有一面墙,或者说有很多的墙,其中一面教师墙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。 

    一个从幼儿园刚刚毕业的孩子因为到小学,分离焦虑,他在2019年10月29号运动会那天,他悄悄跑到照片墙。拿下了他的老师王倩的照片,在照片墙旁边哭了起来。王倩老师因为工作需要被调到了另外一所幼儿园。 

    当时,这张照片被我们一位老师拍下,这位老师拍下照片之后,没有停止她的行动,立马拨通了王倩老师的电话,在电话这头告诉王倩老师,他的学生时昕航想她了。王倩老师拿起电话,安慰了时昕航,并且答应这个周六回来看他。后来,王倩老师如约而至,带着时昕航同学,出去转了一圈,并且把时昕航的性格特点告诉了现在的班主任黄冬燕老师。于是,这样的关系因为“打结”而传递着。 


    每年六年级毕业我都会给孩子们送一本书,今年我在办公室签了整整206本;每年毕业典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,孩子们上台,我给他们发毕业证书,给他们送书的时候我要鞠躬还礼,每个孩子也要鞠一个躬。一场毕业典礼下来,我整整鞠了206个。 

    我们有个后勤公众号叫“后勤在前线”,我们有一道美食墙,每周张贴食谱,然后请孩子们来推荐最喜爱的美食。推荐的美食被选上的孩子,每周一将被邀请在我的餐桌旁边吃餐厅师傅们给他们精心做的牛排。 


    后勤师傅有一位叫“赵大厨”。一个孩子因为搬家要离开学校,临走前,她居然要给赵师傅送一本书。我“追究”下去发现,赵师傅每次做完饭之后没有待在后厨,而是就在餐厅到处转悠。他的衣服前面一个口袋里装着花生、莲子等等坚果,他发现哪个孩子如果心情不高兴,就会悄悄塞一颗坚果给这个孩子。一个小小的举动,在她心中“砸”下了一个深深的坑,于是她离开学校时想到了赵师傅。 


    教育等于关系加联系。只有我们关系多打结,孩子的心灵才会不打结。 

    去年,我们学校出台了一个新的规定,每位老师必须要“承包”几个孩子,这里的“承包”不是指学习和知识上的承包,而是指每个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都要找到情绪对接人,让老师和孩子之间情感之间多打几个“情结”。 

    由此,我想到了雷夫的第56个教室。很多人问雷夫,你的教室里有什么?他的教室里边有一些规定,比如说少年写作计划、每天找到一小时、电影俱乐部等等,但是雷夫说了一句话,我的教室里边重要的不是有什么,而是没有什么,我的56号教室没有恐惧。 

    再比如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,他在《班主任工作漫谈》当中介绍了他的班主任工作经历。比如,制定班规、办班级日报、每天一句格言、每天的座右铭、学生座位自愿组合、后进生互助组等等。 

    当我们看到了56号教室、魏书生老师的教室,可能我们看到的是尺度,但是我们更多应该看到的是温度。 

    我自己曾经写过一本小书,叫《教育的温度》,里面有一些标题,比如,那一夜星光灿烂、新年的礼物、没有一个多余的学生、扛大旗的大男孩、这里的老师会笑、守住你的承诺不变、谁的眼泪在飞、三个男生的升旗梦、有多少爱可以重来、校长我们犯错误了、你悄悄的温暖我的眼睛…… 

    当我再来翻看这本书的时候,我的内心又被过去的一些教育的故事、教育的温度所感动着。我甚至在想,当时间过了多少年之后,这样的一些故事是当年我所做的吗? 

    沈祖芸老师曾经说过,教师是情绪劳动者。我们的德育中心陈林主任在一篇打卡当中这样说道:“规则,是在充满故事的校园里,用责任画出的边界线;规则,是在充满温度的校园里,用师爱画出的田字格。” 

    所以我想,尺度也好,温度也好,一“尺”必须要激起千层浪。所以我们说,一千个孩子就应该要有一千把尺子,一千把尺子才有一千个孩子,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“每一个孩子都是美丽的不同”。 

    学生管理,既要有温度也要有尺度。温度是教育的底色,温度是教育的磁场,温度是教育的翅膀;尺度是教育的边界,尺度是教育的力量,尺度是教育的方向。

    人是温度与尺度的内核,尺度是关键,温度是外衣。当人和万物紧紧连在一起的时候,就需要既要有尺度也要有温度。 

    好的教育=尺度+温度。

    作者| 李建华,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

    来源| 本文整理自作者于学校法治领导力主题峰会的演讲

    责编| 芋圆 

    排版| Maggie

    大家都在看


    2021这些熟悉的画面,你还记得吗?

















    大家都在看

    2021这些熟悉的画面,你还记得吗?



   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    打赏捐赠
    1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村民评论
    黄河滩2022-01-23

    回复

    王家帅哥2022-01-22

    回复

    黄河滩老农2022-01-22

    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努力争取到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

    回复
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